很多初学摄影甚至不懂摄影的朋友,有时候喜欢带着自己的相机外出旅游,拍一些自己觉得漂亮的场景。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拍出来的照片,为什么和网上的一些照片差距那么大呢。别人拍的照片叫摄影作品,自己的照片叫到此一游。

我就遇到过有朋友去旅游回来以后跟我开玩笑的说:你和我去的真的是同一个地方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也只能无奈的苦笑。毕竟,摄影不是一朝一夕的积累,影响一张照片的因素太多。首先前期就有很多需要我们头痛的问题,光线的角度、光线的强度、场景的复杂程度、色彩特点、色彩分部,包括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等等等等;内因就更多了,对画面角度的选择、对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的安排、点线面的关系的搭配、画面的简化、视觉的引导、主题的凸显,以及选择合适的景深、准确的对焦、正确的曝光、合理的快门速度、准确的白平衡……

光是想想这些就已经可以让大多数人头昏脑涨。之后的后期处理更是让人望而却步,我之前遇到的很多有心学习摄影的朋友,都是苦苦学会了前期以后,才发现居然还有个后期,然后生生的被挡在了PS的门外。

其实摄影后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这一次我们就用一张比较普通的案例来介绍一下,如何利用PS来改善我们的照片,告别到此一游照。

首先看看原图和效果图。

324847374.jpg

324847375.jpg

从画面上看,原片显得比较平庸,既无突出的光线,也没有特殊的色彩,整个画面也显得灰蒙蒙的。而处理以后的照片,虽然场景依旧显得比较普通,但首先发灰的现象已经极大的缓解了,并且画面的色调和对比也做了轻微的调整,使画面看上去更有层次,纵深感也比原片显得强烈。

事实上,我们手头大多数的片子,能达到这个效果图的样子,就已经算是挺好了,毕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随手拍摄,而不是刻意的去追求摄影作品的高度。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说说这张照片。

在进入后期以前,先简单说几句前期的事情。很多学摄影的朋友都注重后期,认为只要后期技术好,渣片也能修成大片,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前期才是一张照片的基础,后期的质量是建立在前期基础之上的,如果前期拍得不到位,那么后期就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弥补前期的不足,甚至某些时候,前期没拍好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后期根本无法进行。

前期需要注意的除了构图以外,简单来说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焦的准确,这是保证画面足够清晰的重要环节。第二是曝光准确,这是确保画面有足够的细节,便于后期进行调整。

有了这些前期的基础以后,再来进行后期的调整,首先把拍好的照片拖到PS中打开。

观察照片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修片,而不是盲目的去随意拖动各种属性条。比如说,这张照片偏灰,我需要改善这种状况。而偏灰是因为对比度较低,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对比度。

点击菜单栏的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打开亮度/对比度对话框。

324847376.jpg

这里有两个滑块,一个调整画面亮度,一个调整画面对比度。因为我们这里需要提高对比度,画面的亮度已经足够,所以只将对比度滑块朝右拖动即可。朝左则是降低对比度。

324847378.jpg

并不是每一次都需要把对比度拉到很高的数值,这取决于我们对画面的判断,这里我通过对对比度进行调整时不断的观察,感觉70左右的数值是比较合适的,所以才调整到这个位置。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参数,不然你的照片可能会死的很难看。

此时照片发灰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324847379.jpg

但是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看出,中间调的部分直方图高度依然比较大,也就是说画面中的中间调还是比较多,而中间调偏多也是导致照片发灰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此时我们还可以对照片的对比度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324847377.jpg

但是如果重复上一步操作的话你就会发现,虽然在提高对比度的同时,发灰情况好转了,但是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变得更强烈,尤其是石头上的暗部细节,就非常接近黑色,细节损失很大。而水流也变得很白,同样损失掉很多细节。

324847380.jpg

因为这个对比度的调整针对的是整个画面,无论是亮调、中间调,还是暗调,都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本来就偏暗或者偏亮的区域在高对比度的作用下就会变得更暗或者更亮,于是细节丢失,画质受损。

这是我们在修图过程中应该竭力避免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对画面的亮部和暗部区域做一个保护以后再来提高对比度。或者说,仅仅针对中间调提高对比度。

选择中间调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点开通道面板。

324847381.jpg

然后按住Ctrl,用鼠标左键点击RGB通道的缩略图。

324847382.jpg

此时画面中会出现闪烁的蚂蚁线,将画面中比较亮的区域包围住。这个步骤实际上是选中了画面中的亮调区域。

324847384.jpg

然后按住Ctrl+Alt,再次点击缩略图。

324847383.jpg

此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不用理会,直接确定。

324847385.jpg

此时你会发现所有的蚂蚁线消失了,因为我们又把刚才的选区减去了。但是此时虽然我们看不见蚂蚁线,并不表示什么都没有选中,其实通过上两步操作,我们已经把中间调给选择出来了,只是没有通过蚂蚁线展现出来而已,至于为什么,一两句话解释不清,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接下来我们重复调整对比度的步骤,PS CC 2017版本在这里似乎会出现错误提示,不知道其他版本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无法打开亮度/对比度对话框的话,我们可以打开曲线对话框。

324847386.jpg

然后在弹出来的曲线对话框中,拉一条S形的曲线,这个操作也是在提高对比度。

324847387.jpg

但是这一次的调整过程中你会发现,画面的对比度依然得到了强化,但是强化的程度很小,哪怕我把曲线拉成了一个巨大的S形,但是只有画面中偏灰的区域受到了影响,而原本的亮部和暗部几乎没有变化。这就是对暗部和亮部的一种保护了。

做完这一步,我们可以看到,照片偏灰的情况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整个画面的对比度现在显得比较清晰但是又不会过分强烈,画面的明暗和层次感也体现了出来。

324847388.jpg

如果说此时你已经对照片的影调和色彩比较满意,那么修图工作基本就结束了。但是现在我还想把这张照片的色调再调整一下。

因为这张照片整体的色彩有点偏黄了,导致画面依旧显得不那么通透,也不太符合画面展示的环境特征。所以我想把照片增加一点冷调。

增加冷调一般会选择蓝色,或者青色,但是我还想给这张照片赋予一点轻微的紫色,以增加一点神秘的,带有魔幻感的氛围。

我选择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曲线工具来调色。不过在打开曲线以前,记得先按一下Ctrl+D,取消掉我们刚才建立的中间调选区,不然你接下来的调整就会受到影响。

重新打开曲线对话框,在上面的通道这里分别对红绿蓝三个通道进行处理。

324847389.jpg

其中红通道复制控制红色和青色,绿通道负责绿色和品红,蓝通道负责蓝色和黄色。我先进入蓝通道,把曲线的最左下端竖直向上提升一点。

324847390.jpg

这一步相当于增加了画面中暗部区域的蓝色调,至于提高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照片,边观察边拉动曲线,直到你觉得合适为止。

然后切换到红通道,把右上端竖直向下拉。这一步,相当于在画面的亮部区域增加了一点青色。一般情况下,曲线的左下表示暗部,右上表示亮部,中间表示中间调,所以拉动不同的区域,就可以对不同的影调进行调整了。和前面一样,曲线拉动的幅度需要根据不同的照片来把握。

324847391.jpg

现在已经给画面添加了冷调了,我们会感觉到画面变得清爽了很多,没有原先那种发黄的感觉了,但是最后的紫色怎么处理呢。紫色是介于蓝色和品红之间的颜色,所以增加紫色其实就是同时增加蓝色和品红色。

蓝色刚才已经增加了,所以现在只需要增加品红色即可。切换到绿通道。

324847392.jpg

把绿通道的左下端朝右平移一小段距离,这一步就相当于在暗部区域增加了品红色,这样一来,画面的暗部就会呈现微弱的紫色,这个紫色甚至微弱到我们的肉眼都难以分辨,但是它确确实实的会对画面的整体观感产生影响。

到了这一步,调色也完成了,我们可以再观察一下画面,如果你觉得画面还显得有一点灰,那么可以重复之间的操作,选择中间调,然后用曲线拉一个S形,再对中间调的对比度进行一次强化。

整个片子就算修完了。

最后我觉得这个画面显得有些杂乱,所以再对照片进行一下裁剪,上下左右都剔除了一部分,让画面更紧凑一些,修图完成。

324847375.jpg

整个照片的修图实际上只需要几分钟,但是得到的却是比灰蒙蒙的原片更加通透、更有质感的画面,学会用这样的简单方式来处理外出游玩随手拍摄的照片,既不浪费太多时间,又可以得到质量更上一层楼的照片,从此告别到此一游照。